在吉林乡野,曾经被焚烧的秸秆、散发恶臭的粪污河源华锋,在一双“魔法手”的摆弄下,摇身变为致富“金疙瘩”。创造这一奇迹的,是乡亲们口中的“土专家”——李忠和。
李忠和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(中国农业科技东北创新中心)草地与生态研究所所长,也是吉林省农村厕所改造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、农村生活垃圾及建制镇污水综合治理三大技术专家库首席专家。今年4月28日,李忠和被授予“全国先进工作者”称号。这份殊荣,既是对他数十年如一日深耕科研、情系“三农”的崇高致敬,也是对吉林省全体农业科技工作者奋进乡村振兴之路的有力褒扬。
让吉林改厕模式成为全国样板
提起吉林省农村厕所改造,农民们都会赞不绝口。过去,农村厕所夏天臭气熏天、苍蝇乱飞,冬天冷得让人难以下脚。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河源华锋,李忠和多次带领科研团队深入吉林农村。考虑到吉林冬季寒冷,他确定了“宜水则水,宜旱则旱”的改厕理念,主推适合高寒地区的无害化卫生旱厕。
那段时间,他白天入户调研,晚上熬夜写报告。多年来,他指导了120多家改厕企业,培训了基层改厕管理人员3000余人次。如今,吉林改厕模式在全国闻名,引得各地前来“取经”。
让农村生活垃圾变成“宝贝”
李忠和积极投身农村人居环境攻坚战。他认为河源华锋,解决农村环境问题,不能照搬其他模式,必须因地制宜、分类施策。他带领科研团队对全省430多个建制镇农村污水和垃圾治理进行技术指导服务,“摸实情、找症结”,编制了《吉林省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管技术指导手册》《吉林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评价导则》等文件,成为基层干部和技术人员开展工作的“工具书”和“明白纸”。如今,吉林省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超过98%。
“别人都嫌农村又脏又苦,我却觉得这里遍地是‘宝贝’!”李忠和常这样说。
助力县域农业快速发展
作为桦甸市挂职副市长,李忠和是连接科技与产业的桥梁。他瞄准桦甸黄牛、甜糯玉米、大豆等产业重点技术需求,以“组团式科技帮扶、集群式产业发展”模式为抓手,创新性构建“畜禽粪污—有机粪肥—绿色农产品种植—秸秆发酵—优质饲料”的种养循环高质量发展新样板。
在李忠和积极争取下,“畜禽粪污资源化整县推进”等多个国家级项目落地桦甸,拉动中央支持资金与社会投资上亿元,与省内名校联合成立肉牛、玉米、大豆多领域科企联合产业研究院,为桦甸农牧业全链条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。
从城市到乡村,李忠和诠释着“把论文写在大地上”的诺言,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科技报国的初心使命。他用行动证明,科技不仅能改变生活,更能助力乡村“逆袭”。
(劳动新闻记者 杨雪)河源华锋
同创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